飛地書局將于9月15日至10月31日展出“藍色對話——阿多尼斯繪畫作品展”。展覽由凱嵐與張爾策劃,呈現(xiàn)詩人阿多尼斯五個系列的繪畫。
9月14日,阿多尼斯將與其首部中文版詩集《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》的譯者、北京外國語大學阿拉伯語系薛慶國教授現(xiàn)身深圳文化館,圍繞主題“詩歌,人生,藝術”,與公眾直接對話。
15日畫展開幕當日,阿多尼斯也將現(xiàn)身飛地書局,進行詩歌朗誦。
「 藍 色 對 話 」
阿多尼斯 繪畫展
▼
展覽信息
時間:2018年9月15日至10月31日
地點:飛地書局
(深圳市福田區(qū)園嶺街道八卦嶺工業(yè)區(qū)423棟6樓東)
▼
講座信息
講者:阿多尼斯,薛慶國
時間:2018年9月14日下午2點30分
地點:深圳市文化館影劇院
(深圳福田區(qū)燕南路95號群眾藝術館內)
詩人在望
文 / Donatien Grau
譯 / 凱嵐
阿多尼斯不是一個詩人:他不是詩人之一,而是唯一那個。他的詩歌改變了阿拉伯語甚至所有語言的詩歌傳統(tǒng)。他是最謙卑、最沉著、最超然的詩歌大師,他賦予古典而偉大的形式以全新的表現(xiàn)方式:啟示性長詩。他是一個不受時代恩寵的英雄,如今年近90,依然是你所能碰到的最大膽直言的年輕人,一如既往地倡導更自由、更活躍、更人性化的世界。
他的詩人生涯不止于作家:他是一個聲音。當阿多尼斯開口,全世界靜靜聆聽,體會并思考他的話。他不僅是一個聲音,也是一個手藝人,一個藝術家,一個制造者 —— 這正是希臘語 “詩人”所傳達的含義。他字斟句酌,他觀察萬物叢中的每塊石頭,每朵花,每張臉上的每條細紋。
詩人有時被認為是抽象的生物,生活在幻想和思考的維度中。阿多尼斯卻切身地證實了詩人并非如此:在他的嘴里有玫瑰、有水、有土壤的氣息。他一點兒不抽象,相反,他知道每個物件的特殊性,它們不是一樣東西,而是一種純粹的不能簡化的個體。文字就是世界。一個字,一個字母,每當被使用時,都同時放射著現(xiàn)代和傳統(tǒng)的光輝。事實就是如此:當引起我們注意時它們是新鮮的,卻又負載著同類物種或其他物種的過去。
從上世紀90年代中開始至今,阿多尼斯的視覺藝術是一個由詞與物構成的謙和而高貴的不朽之作。他的早期作品好比約瑟夫·康奈爾(Joseph Cornell)的盒子:是小石頭、小木塊、拾得物和剩余金屬的容器。阿多尼斯把它們組合在一起,賦予它們形態(tài),不知有意無意,通常是人形,并添上詩歌——他詩歌博物館的一部分。隨著這系列的不斷延伸,表現(xiàn)手法也在改變,他開始用墨水和水粉。他于紙上揮灑墨彩之手法,最接近他于詩歌創(chuàng)作時的靈感之表現(xiàn)。他向紙張潑灑墨汁,就像朝世界發(fā)送文字。
他的這種藝術實踐也可追溯至維克多·雨果(Victor Hugo)的繪畫,或進一步,追溯至對其產(chǎn)生重大影響的超現(xiàn)實主義者那 —— 眾所周知,他們通過詩歌打開人類的感性,就像蘇菲主義,讓人沉浸在充滿詩意、超越一切的忘我境界。一切既相關,又都未完成。阿多尼斯的每件拼貼-繪畫-手稿,都是詩人向我們發(fā)出的一個小小宣言,呼吁一種更開放、更含蓄、更微妙、更深刻、更感官、更有思想、更個性化、更政治化、更即時、更能持久的詩歌藝術。
Ermitage Rock in an imaginary landscape | Victor Hugo
這些作品是什么?這問題無關緊要,如同詢問“詩歌是什么?”一樣。詩歌本身就在發(fā)問,且從不回答,而答案就藏于發(fā)問這一舉動之中。他的每件藝術作品都在呼吁我們變得更有詩意、更開放,更具活力。這些作品的深處蘊藏著悲劇,而畫中不經(jīng)意出現(xiàn)的人物形象似乎在邀請我們與其來一場感官和思想上的絕妙對話。
它們是什么?它們是激進的詩歌,一個由自由思想所造的東西,它們給予我們他自由的思想;它們憑他雙手在所有存在過或即將存在的地方挖掘;它們感受大地;它們抓住生命的根基,讓世界上所有的生靈,不論生者或死者,同時在他的指縫間漫游。阿多尼斯的每件藝術品都是一個響亮的召喚,讓我們看到,在一個超越文化和時代,超越生命的地方,世界和文字終于完美合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