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28日拍攝的“中國天眼”全景(檢修期間拍攝)。
被譽為“中國天眼”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(FAST)投入使用近三年,現(xiàn)已經(jīng)實現(xiàn)了跟蹤、漂移掃描、運動中掃描等多種觀測模式。截至目前,“中國天眼”已發(fā)現(xiàn)132顆優(yōu)質(zhì)的脈沖星候選體,其中有93顆已被確認(rèn)為新發(fā)現(xiàn)的脈沖星。
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
8月27日拍攝的“中國天眼”(檢修期間拍攝)。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
8月30日凌晨,工作人員在“中國天眼”總控室內(nèi)工作 。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
8月28日,工作人員在“中國天眼”內(nèi)進行檢修。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
8月30日凌晨,工作人員在“中國天眼”總控室內(nèi)工作 。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
8月28日拍攝的不同光線環(huán)境下的“中國天眼”(拼版照片,檢修期間拍攝)。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
8月27日拍攝的“中國天眼”(檢修期間拍攝)。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
相關(guān)鏈接 探訪 “中國天眼”的日常“體檢”
8月28日,工作人員在對FAST進行檢修。 近日,工作人員對“中國天眼”進行日常維護和檢修,給 “天眼”進行全面“體檢”。被譽為“中國天眼”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(FAST)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,即將迎來落成三周年。 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
8月28日,工作人員在引導(dǎo)FAST饋源艙下降以進行檢修。 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
8月28日,工作人員在對FAST反射面板進行檢修。 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
8月29日,工作人員在對FAST反射面板進行檢修。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
8月28日,工作人員在對FAST反射面板進行檢修。 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
8月28日,工作人員在FAST饋源艙內(nèi)進行檢修。 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
相關(guān)鏈接 “中國天眼”的晝與夜
8月27日無人機拍攝的“中國天眼”全景。 被譽為“中國天眼”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(FAST)在不同的光線環(huán)境下,呈現(xiàn)出別樣的美麗。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——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(FAST)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,即將迎來落成三周年。 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
8月27日無人機拍攝的“中國天眼”全景。 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
8月27日無人機拍攝的“中國天眼”全景。 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
2018年9月10日無人機拍攝“中國天眼”全景。 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
8月27日拍攝的落日余暉中的“中國天眼”。 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
8月27日拍攝的星空下的“中國天眼”。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
8月27日無人機拍攝的“中國天眼”全景圖。 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
8月27日拍攝的“中國天眼”。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
相關(guān)鏈接 探秘明安圖草原“天眼”
這是明安圖觀測基地中的拋物面天線(7月27日攝)。 內(nèi)蒙古自治區(qū)正鑲白旗明安圖鎮(zhèn)東南方向的明安圖觀測基地內(nèi),排列著100面白色的拋物面天線。這個龐大的天線陣列便是草原“天眼”——明安圖射電頻譜日像儀。草原“天眼”持續(xù)地接收太陽射電輻射,然后由科研人員進行數(shù)據(jù)分析、研究,對空間環(huán)境監(jiān)測、太陽活動預(yù)報均有重要作用。 新華社記者 劉磊 攝
在明安圖觀測基地,科研人員進行研討(7月27日攝)。 新華社記者 劉磊 攝
在明安圖觀測基地,科研人員周志超(前)和譚程明在觀測室內(nèi)工作(7月27日攝)。 新華社記者 劉磊 攝
這是明安圖觀測基地中的拋物面天線(7月27日攝)。 新華社記者 劉磊 攝
這是明安圖觀測基地(7月27日無人機拍攝)。 新華社記者 劉磊 攝
這是明安圖觀測基地中的拋物面天線(7月27日攝)。 新華社記者 劉磊 攝
這是明安圖觀測基地(7月27日無人機拍攝)。 新華社記者 劉磊 攝
這是9月16日在國家天文臺明安圖觀測基地拍攝的射電頻譜日像儀天線。
在內(nèi)蒙古自治區(qū)錫林郭勒盟正鑲白旗明安圖鎮(zhèn)附近的草原上,坐落著國家天文臺明安圖觀測基地?;貎?nèi)安裝的射電頻譜日像儀,由100面白色的拋物面天線組成。這些天線中心對準(zhǔn)太陽,接收太陽射電輻射,而后經(jīng)儀器分析解讀,呈現(xiàn)出直觀影像。
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
這是9月16日在國家天文臺明安圖觀測基地拍攝的射電頻譜日像儀天線。 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
這是9月16日拍攝的國家天文臺明安圖觀測基地。 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
這是9月17日在國家天文臺明安圖觀測基地拍攝的射電頻譜日像儀天線(無人機拍攝)。 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